English 旧版网站

张志强: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性问题:(5)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战略

来源:
发布时间:
2020年05月26日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一轮国家区域发展重大战略。20201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强化成都和重庆的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使成渝地区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既要解决成都、重庆两大国家中心城市自身发展仍然不充分、带动力不够强劲的问题,更要相互协同、合力发挥作用,带动川渝两地并辐射和示范我国西南地区乃至西部区域的更快更高质量发展,以解决我国东西部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的问题,更要形成我国发展的战略大纵深,这是国家提出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长远战略意义。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发展,显然有一系列战略性问题需要明确回答和战略规划。

5)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如何定位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战略?

川渝两省市有着良好的生态本地。四川省面积48.6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39.6%,草原面积20.38万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占比3.61%,拥有都江堰、剑门关、瓦屋山等44个国家森林公园,九寨沟、四姑娘山、海螺沟等18个国家地质公园,自贡、兴文、光雾山-诺水河等3个世界地质公园,青城山-都江堰、峨眉山-乐山、大熊猫栖息地等5个世界文化遗产,若尔盖湿地、卧龙、亚丁等32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市面积8.24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50.1%,草原面积2.16万平方公里,湿地面积占比2.51%,拥有双桂山、小三峡、金佛山等26个国家森林公园,武隆岩溶、石柱七曜山、綦江木化石-恐龙等7个国家地质公园,大足石刻1个世界文化遗产,缙云山、大巴山、金佛山等7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可见,川渝两省市生态地质自然资源良好,有着高度丰富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文化遗产和自然保护区等不可再生的优质自然生态地质等资源。这里还没有包括红色文化旅游资源等。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一个主要任务是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这既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一个主要任务,更是建设的战略目标和结果追求。从国家层面制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规划》是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首要工作。川渝两省市需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大力协同,整体推进实施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的战略任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需要充分把握建设的坚实基础,准确定位建设的战略选择,推进关键的建设战略任务。

建设川渝双省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要通过 美丽川渝系列重要生态示范工程建设,真正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首先,建设成渝双城绿色发展经济圈。在双城经济圈的核心圈内,要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促进产业的高质量和清洁化发展,拒绝污染性工业产业,严格加强产业发展的环境质量控制,全面建设成渝双城绿色发展经济圈,形成我国最大的一体化绿色发展经济圈示范区。其次,在川渝两省市全域范围内,实施长江流域大保护战略,川渝协同,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大力加强生态保护,特别是加强长江上游流域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争取建设我国第一个双省级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成为我国西部生态文明的高地。

建设成渝双城经济圈公园城市体系。2018年我国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1平方米。四川省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2.97平方米,重庆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55平方米。这与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还有明显差距。城市是现在与未来人口高度集聚与生产生活之地,必须大力建设和美化城市生态,建成“人---生”和谐的共生体,这才谈得上是高品质生活宜居地的基础。要以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国家公园城市示范区为龙头,促进成都国家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国家公园城市建设的“成都理论”和“成都经验”,进而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其他城市推广,推进建设更多的公园城市,形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园城市体系,使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真正成为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建设沿长江等绿色发展示范带。加强川渝地区主要河流流域(金沙江,岷江、嘉陵江、长江等)的生态保护,促进河流健康和沿江流域绿色产业发展。加强跨界河流的联防联治,探索跨区域流域生态补偿模式。宜宾扼守万里长江首城位置,“宜宾-泸州-重庆长江上游段”的生态保护,对筑牢长江生态安全屏障具有极端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首段的生态保护在整个长江流域保护中最具有示范价值。因此,川渝要协同争取国家支持重点建设“宜宾-泸州-重庆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示范带”,建设“水清澈、山碧绿、景宜人”的长江上游生态最优段,作为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两大战略的突破口、示范工程和重要抓手,成为成渝绿色发展经济圈和长江流域生态保护的标杆性工程。

建设川东北和渝东北绿色经济发展区。川东北和渝东北有着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适宜的气候环境条件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红色旅游资源等独特优势,特别是地处成都、重庆、西安三个超特大城市之间的良好地理区位优势,可以规划建设成渝毗邻的“川东北和渝东北绿色经济增长区”,主要包括川东北5市和重庆开州、万州、长寿、潼南等,这包含目前正在推动的“万达开统筹发展示范区”、“遂潼一体化发展先行区”等,形成更大的绿色经济发展区,可以着力打造万亿级大健康产业集群、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等,在川陕革命老区崛起新的绿色经济增长极,有利于促进成渝毗邻区域发展隆起,尤其是可以真正打造成为绿色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可以成为成都、重庆、西安三个超特大城市的偌大美丽后花园。

建设川西北生态保护与生态经济区。川西北经济区,要以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生态经济理念为指导,通过大力保护和恢复生态来发展经济。要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加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等各类公园的建设和管理,规划研究、扩增建设新的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体系,良好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自然资源等,提高区域的生态价值,提高基于区域生态价值的可持续长期经济产出。要树立全域旅游思维,加强旅游发展规划,设计旅游产品体系,通过发展生态观光旅游、体育健身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地质探险旅游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文化旅游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居民致富,壮大发展文化旅游的战略性支柱产业。

 



张志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主任、研究员,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新型智库现代产业与创新发展研究智库负责人、首席专家。

 

附件下载: